我國快遞業繼續刷新紀錄。國家郵政局日前宣布,我國快遞年業務量于12月25日首次突破200億件大關,繼續穩居世界第一。這是繼去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00億件后,我國快遞業發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配角”成“主角”,快遞異軍突起
來自吉林四平農村、不甘貧困的竇立國1996年到北京打工2004年和愛人在申通快遞北京公司當起快遞員2013年承包下一家快遞網點“每天收派的包裹一大半都是網購件。到了旺季人忙不過來。”但竇立國沒有想到快遞真是讓他“醉了”一回——去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應阿里之邀竇立國同其他7名客戶一起在全球矚目的上市儀式上當了回敲鐘人。統計數據顯示過去4年里中國快遞業的年均增幅均在50%以上去年的業務量達到140多億件全行業收入超過2040億元并已成長起中郵速遞、順豐、“三通一達”等全網員工超過10萬人的領軍型企業。
“做大”有待“做強”,“黑馬”需成“駿馬”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快遞業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黑馬”角色盡顯各類企業和社會資本扎堆進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說快遞業已經成為關系百姓民生、服務生產生活、優化結構調整、點燃消費熱情、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力量。
但也必須看到在持續高速增長同時快遞業“成長的煩惱”越來越凸顯。比如同質化競爭嚴重對電商件依賴過高高附加值的服務產品培育滯后;價格戰持續多年一些快遞公司“賠本賺吆喝”;服務質量良莠不齊消費者投訴時常成為熱點;違規寄遞、“帶險上路”時有發生快遞安全仍暴露漏洞等等。
另一方面圍繞快遞的制度、體制上的瓶頸性問題也逐漸暴露。
“目前一是要‘拆籬笆’破除行業發展的障礙;二是要‘送東風’從政策上為快遞行業提供更多動力。”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說。可喜的是政府層面的支持正越來越給力。中央層面去年以來快遞業連續兩次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部署。地方層面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已有約一半省區市出臺了扶持快遞業發展的措施。
帶動創業創新,將成戰略性產業
“中國的快遞要想走出去就必須要飛起來。”圓通董事長喻渭蛟說。
跨境網購的興起正推動中國快遞不斷“出海”。放眼看順豐、“三通一達”、宅急送等近年來在海外頻頻落子服務網絡已延伸至東南亞、北美、歐洲、大洋洲等地區。
從網絡布局看中國快遞未來的增量除了“向外”還來自“向西”、“向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國內農村快遞網點已發展到近5萬個鄉鎮覆蓋率提高到50%以上。農村快遞市場全年快遞包裹量超過20億件。內蒙古、河南、四川等地還專門出臺快遞下鄉政策。
從業務領域看快遞業與其他各類行業將更加呈現交織互滲、協同發展的態勢。比如2014年以來順豐將數千家凸顯o2o模式的“嘿客店”直接開進小區引發業內關注。
“可以說快遞業已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舞臺。”中國快遞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惠德說將來中國的快遞業會成為行業結構優、技術含量高、國際競爭力強、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戰略性產業前景不可限量。
快遞網是國內影響力巨大的快遞查詢平臺之一,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快遞物流等行業資訊。大家可以通過添加微信號"kuaidicom"或查找公眾號"快遞網"進行關注,也可以掃描二維碼快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