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拂曉時分開始,170萬徒步的‘士兵’和40萬輛‘戰車’將在中國的大小城鎮中穿行。他們的使命?為世界上最大的在線購物狂歡節派送多達7.6億只包裹……”這是英國《衛報》報道中對中國“雙11”的素描。
“雙11”狂歡,壓力最大的不是電商的銷售數字,也不是“剁手黨”干癟的口袋,而是成千上萬的快遞哥,以及他們身后的快遞流水線。
全省快遞一天超1400萬件
11日當天全省快遞企業業務量超過1400萬件,較前一天即10日增長約130%,較去年同期增長50%以上。在新鮮出爐的今年“雙11”消費排行榜中,江蘇成全國第三“敗家”省份。省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副處長唐兵說,全省快件處理量高峰是從11日晚上開始,將持續到16日。
電商紛紛自建快遞網絡
堆積如山的包裹已讓快遞哥疲于奔命,又遇上推行快遞實名制新政,他們直呼“吃不消”。“招兵買馬”是各家快遞公司應對“雙11”的老招數。
電商巨頭今年紛紛自建快遞網絡。2015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配送的第一單僅用了14分鐘,讓業內人士感嘆不可思議。奇跡背后,得益于菜鳥網絡和日日順物流的“大數據+倉配體系”優勢。根據菜鳥網絡大數據預測暢銷型號,把相關商品提前下沉到對應的區縣中心、網點,在接到系統訂單后,第一時間將商品出庫裝車,結合導航地圖路況信息計算出最佳配送路線,才能如此快的將商品送達消費者。
蘇寧云商則結合蘇寧門店和現有網點資源,選擇近2000款暢銷產品動態調配、就近出貨,在上百個城市提供當日達和次日達服務,尤其是“2小時急速達”覆蓋全國195個城市。
快遞行業向高大上轉型
電商巨頭加入“物流大戰”,倒逼著傳統快遞企業快速提檔升級。
以前快遞就是比“跑得快”,人越多跑得越快,訂單流水就越多,效益和知名度由此提升。現在快遞行業競爭的是流程模式的創新再造,服務的提檔升級以及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超前應用。例如,在北京、上海等地,很多快遞公司都采用手持數字掃描終端,即時將寄件人信息掃進后臺保密信息庫,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在南京,已有快遞公司延伸服務,不但管送還幫助安裝普通家電,還在送完貨品后幫消費者帶走家中垃圾等。在國外,甚至爬樓機器人都已成為快遞公司的硬件裝備。
“快遞業是一匹拉不住的經濟黑馬。方向是建立龐大的信息采集、市場開發、物流配送、快件收派等綜合業務的機構,由傳統‘跑腿公司’向現代信息物流轉型。”百世匯通董事長周韶寧說。
(快遞網每天定時更新快遞資訊,打造時事新聞、傳遞資訊信息。更多服務請關注微信號:kuaid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