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無人機一直用于軍事用途,例如在農業上進行噴防作業防治病蟲害;在局部戰爭中使用無人機進行偵察;在地震災區,利用無人機獲取災區影像及投放物資保障應急救援;在環保部門還能借助無人機在特定的區域巡航,進行環境監測及環境治理。現在電商也打算將無人機用于快遞產品。
從外媒近日的報道中了解到,根據eDigital Research的調查顯示,33%的網購消費者對無人機持開放態度,另外還有Walker Sands Communications公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66%的美國消費者認為網絡零售商將在五年內使用無人機快遞產品。
雖然無人機有利于提高快遞速度,不過在實現無人機快遞之前,零售商還需要克服以下一些挑戰。
無人機快遞的八個障礙
1.訂單預備:在訂單發出之前,倉庫通常有臨時區域用于訂單裝車。如果是使用無人機快遞,這個過程就需要重新設計,訂單的產品挑揀方式也需要改變。為了能夠使用無人機,流程必須重新設計,員工也需要進行培訓,所以改變很大。
2.重量限制:由于無人機只能支持一定重量,所以零售商可能要把一個訂單分成幾趟運送。這會增加快遞成本,而且有可能會把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3.無人機快遞服務供應商:許多零售商使用無人機快遞服務供應商。為了保持競爭優勢,支持更快的快遞速度,這些供應商必須對無人機投入資金,不然零售商就會考慮其他服務商。
4.距離限制:無人機只能飛行一定的距離,所以有可能會出現這種狀況,在快遞車上把產品裝到無人機上,然后到一定的距離再使用無人機送貨。
5.需要投資大量資金:把無人機引入快遞業需要大量資金。不論是自己發展無人機快遞還是使用第三方無人機快遞服務商,對于小型零售商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投資壓力。
6.安全問題:無人機與地面的距離是幾百英尺,這很容易成為偷竊的目標。零售商在用無人機運送大件商品時需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在引進無人機之后,偷竊問題可能會造成零售收益縮水率的增長。
7.天氣限制:不論天氣如何,消費者都希望訂單能快速送達。然而無人機不能在一些惡劣天氣下使用,比如雪天、冰雹、大雨和強風,因此會導致包裹延誤。
8.無法持續服務:既然無人機屬于機器,那么機器就有可能會發生故障。所以出現故障時,零售商可能需要派出另一架無人機,這樣服務會被迫中止。而且零售商也需要確定怎么收集損壞的無人機,怎么報銷這筆損失。
總而言之,運用無人機技術參與物流平臺,這無疑不是一個好的方向,物流只是將貨運運送到目的地就可以的一件小事,但是無人機能否勝任,這就是一門大學問了,到底前景如何,令人期待。
(快遞網每天定時更新快遞資訊,打造時事新聞、傳遞資訊信息。更多服務請關注微信號:kuaid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