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終于有了民營快遞企業的一席之位。艾迪西近日披露了重組預案,公司擬置出全部資產、負債,同時置入申通快遞100%股權,置入資產作價169億元。重組完成后,申通快遞將實現借殼上市,德殷控股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陳德軍、陳小英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對快遞公司意味著可以大規模的融資,有利于企業占據有利的競爭地位。但面對資本的鞭策,快遞企業其實痛并快樂著:要解決快遞加盟模式下業務增量遮掩的弊端和問題。
快遞業未來將受投資者青睞
“嚴格說中國快遞第一股早有了,申通只是中國快遞民企第一股。”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表示,2000年12月28日在上交所上市的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外運發展)其實才是中國快遞第一股,上市概念包括航空貨代和快遞(中外運速遞)。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向南都記者表示,申通用“借殼”方式上市能繞開證監會的一系列審批手續,縮短上市時間,減少上市成本。申通上市后,有利于其展開大規模的融資,對申通未來的發展具有促動作用。申正遠還表示,隨著電商平臺的火熱發展,其配套產業快遞行業也將持續發展。綜上兩點,快遞行業在未來或將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借殼上市面臨“刮骨療毒”
“申通借殼上市,看似‘融資貼金’,背后要面臨‘刮骨療毒’,”楊達卿表示,申通等通達系企業每年業務量還保持50%業務增量,業務增量遮掩了發展問題。“部分加盟式快遞商似乎缺乏一些清醒,目前碎片化的傳統快遞服務,一方面在割裂著快遞價值鏈,讓利潤越來越薄,另一方面讓快遞商在低端市場、在價格戰上越陷越深,難以翻轉。這與中國逐漸升級的快遞服務需求背道而馳。”
楊達卿認為,上市對申通快遞而言,是一種新的挑戰。公告顯示,雙方簽署了對賭協議,申通快遞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不能低于11.7億元、14億元和16億元。若未達成承諾,其將補償上市公司。
不過登陸A股市場之余陳德軍也是一件興奮的事。放手一搏才有可能贏得新一輪競賽的機遇。“上市對申通或許會經歷一些刻骨銘心的痛,一些痼疾要經受股市敲打,從人才調整、業務調整等都要刮骨治療。”
前四名公司都有資本支撐
近一年來,快遞企業的競爭格局已悄然發生了改變。楊達卿表示,從業務量來看,去年前四名的排名為申通、圓通、中通和順豐。而今年,隨著圓通納入阿里生態體系,中通引入紅杉資本,排序已經變為:圓通、中通、申通和順豐。這也是申通迫切謀求上市的一個原因。
快遞市場前四名會由圓通、申通、中通和順豐占據,只是具體誰前誰后,也許會不斷調整。其中,雖然順豐排第四,但利潤是最高的。
“目前排在前面的幾家快遞企業,背后都有了資本的支撐。”楊達卿表示,新一輪快遞競賽,正逐漸進入從創業人一己之力,發展為借力資本打市場的作戰新賽道上。
(快遞網每天定時更新快遞資訊,打造時事新聞、傳遞資訊信息。更多服務請關注微信號:kuaidicom!)